0緒論1 01研究背景3 02概念界定4 03研究現狀6 031R&D來源結構7 032R&D/GDP7 033R&D配置結構8 04研究思路9 05主要內容10 06研究方法和主要創新121R&D與經濟增長:理論述評15 11經濟增長理論模型的內生化歷程17 12內生經濟增長的理論回顧20 121羅默的知識溢出模型21 122盧卡斯的人力資本溢出模型22 123瓊斯真野惠里模型24 124博蘭德楊模型25 125簡要評論25 13R&D增長模型28 131羅默的知識驅動模型28 132格羅斯曼赫爾普曼模型29 133楊模型30 134新熊彼特增長模型31 135簡要評論32 14主要結論332中國R&D投入、配置與經濟增長35 21R&D投入及經濟增長的統計性描述37 22R&D投入與經濟增長的計量分析39 221數據說明和變量的平穩性檢驗39 222協整檢驗41 223誤差修正模型42 224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43 23R&D配置與經濟增長的灰色關聯分析45 231研發主體間的R&D配置45 232研發階段間的R&D配置46 233灰色關聯分析47 24主要結論503R&D投入、配置與政策演化的國際經驗53 31R&D投入總量55 32R&D投入強度56 33R&D來源結構59 34R&D配置結構61 341R&D投入在執行主體間的配置62 342R&D投入在不同研發階段間的配置64 343不同主體在不同研發活動中的配置66 35R&D投入與配置政策的演化67 351美國67 352日本68 353德國70 354韓國71 36國際R&D投入與配置的新趨勢73 37主要結論764R&D投入配置的主要缺失與未來需求81 41R&D投入明顯不足83 411R&D/GDP明顯偏低83 412來源結構呈低水平的均衡狀態83 413大中型企業R&D投入不足84 42政府R&D投入對企業誘導效應不大85 421相關理論85 422模型設定88 4231991~2005年間的實證結果89 43R&D投入效率偏低且不穩定91 431DEA模型92 432指標選取與數據采集93 4331991~2006年間的實證結果95 44R&D配置明顯失衡97 441三大主體間配置仍不合理97 442三大階段間配置仍不平衡99 443研發主體在不同研發階段間協同不夠100 45R&D投入與配置的未來需求101 451支撐全面小康社會建設101 452破解資源、能源和環境的瓶頸制約102 453促進農業轉型102 454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103 455滿足社會協調發展103 456保障國防與經濟安全104 46主要結論1045基于戰略目標的未來R&D投入與配置分析107 51發展戰略目標與預測基礎109 511發展戰略的主要目標109 512預測背景111 513相關結論113 52GDP總量與R&D投入總量的預測114 521GDP總量預測114 522R&D投入總量預測116 53未來R&D投入與配置的理想狀態118 531R&D投入強度的理想狀態118 532R&D投入來源結構的理想狀態119 533R&D配置結構的理想狀態120 54主要結論1226未來R&D投入與配置的制度安排125 61完善政府加大R&D直接投入的制度安排127 611制度安排的預期目標127 612預期目標的可行性128 613加大政府R&D直接投入的制度安排130 62形成促進和誘導企業R&D投入的制度安排135 621預期目標與可行性分析136 622誘導企業R&D投入的制度安排137 63協同促進政府直接投入與誘導企業投入的制度安排143 631直接與間接政策的比較143 632合理界定政府與企業R&D投入的分工146 633制度安排中的若干關系146 64優化R&D配置的制度安排149 641制度安排的主要目標149 642制度安排的主要內容150 65提升R&D效率的制度安排152 651深化完善R&D組織形態153 652促進R&D組織形態演化的制度安排156 653完善R&D投入配置的監督評價體系161 66主要結論162參考文獻164后記170
ISBN:978-7-122-04354-2
語種:中文
開本:16
出版時間:2009-02-16
裝幀:平裝
頁數: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