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第一部分 “頭” 1 ACT之“頭”——哲學與理論 002 行為主義原理 003 2 CBT中的“B” 004 3 聯結式學習 006 4 “結果”反饋式學習 008 5 欲望控制和厭惡控制 010 6 功能性語境主義 012 7 實用主義真理 014 8 行為的功能 016 9 功能與形式 018 10 語境的重要性 020 11 通過語言和認知進行學習 022 關系框架理論(RFT) 024 12 RFT的背景 025 13 關系反應 027 14 不同的關聯方式 029 15 刺激功能轉換 032 16 一致性 034 17 語言是禮物,也是詛咒 036 18 控制的錯覺 038 19 經驗性回避 040 20 認知融合 042 21 規則支配下的行為 044 ACT的主要過程 046 22 ACT的目標 047 23 心理靈活性 049 24 辨別與追蹤 051 25 拓展行為功能 053 26 關注過程 055 27 靈活六邊形模型 056 28 接觸當下 058 29 以己為景 060 30 接納 062 31 解離 064 32 價值 066 33 承諾行動 068 Part2 第二部分 “手” 34 ACT之“手”——技術與實踐 072 評估與案例概念化 073 35 ACT——認知行為療法的分支 074 36 體驗式學習 076 37 隱喻的效用 078 38 聚焦過程 080 39 開放、覺察、行動 082 40 重點評估 084 41 創造性無望 086 42 有效性 088 43 ACT模型分享 090 44 維持循環 092 45 趨避行為 094 46 ACT矩陣 096 推動ACT過程的技術 098 47 接觸當下的技術 099 48 非正式正念 101 49 正式正念的練習 103 50 以己為景的技術 105 51 “天空與天氣”的練習 107 52 觀點采擇 109 53 接納技術 112 54 “拔河”練習 114 55 “中國指套”練習 116 56 解離技術 118 57 “我有這樣一個想法……” 120 58 外化練習 122 59 價值澄清技術 124 60 “十大高光時刻”練習 126 61 其他形式的“奇跡問句” 128 62 承諾行動技術 130 63 “價值、目標和行動”的練習 132 64 暴露和抑制性學習 134 構建干預過程 136 65 安排治療流程 137 66 構建每次治療議程 139 67 總體隱喻的應用 141 68 “公交車上的乘客”練習 142 69 “行走生命線”練習 144 Part3 第三部分 “心” 70 ACT之“心”——語境、策略和過程 148 語境下的ACT 149 71 人類的痛苦不是病 150 72 人類基本需求 152 73 我們的來訪者不是“病”了,只是被卡住了 154 74 治療立場 156 75 文化語境下的ACT 158 76 ACT與醫學模式 160 在實踐中做決定 162 77 過程還是流程? 163 78 治療中功能分析的運用 165 79 功能分析療法 167 80 示范、啟動、強化 169 81 促進治療師與來訪者之間的協調 171 82 行勝于言 172 83 功能重于形式 174 84 語境重于內容 176 85 實用性重于真理性 178 86 以“增加”的方式工作 180 87 增加行為而非減少行為 182 88 價值高于目標 184 89 確保價值不要成為規則 186 90 瞄準隱喻的目標 188 治療過程中的問題 190 91 什么時候控制和回避可能是好的? 191 92 自我暴露 193 93 立足當下 195 94 治療師認知融合的覺察 197 95 避開“修復”陷阱 199 96 與困難情緒同在 201 97 學會愛你的自我懷疑 203 98 模型示范 205 99 “在軌,脫軌”練習 207 100 保持與模型的契合 209 附錄 督導工作表 211 參考文獻 212 專業名詞英中文對照表 218 譯后記 221
ISBN:978-7-122-38910-7
語種:漢文
開本:16
出版時間:2021-07-01
裝幀:平
頁數:222